报告题目:稀土离子激活的稀土-碱金属双钼酸盐NTCL-FIR光学温度传感材料
主讲人:孟庆裕(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邀请人:陈宝玖教授
报告时间:2022年6月21日下午14:00-16: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
会议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dm/npq1tQOyRcxV
腾讯会议ID:191-968-865
报告摘要:荧光强度比(FIR)型温度传感技术具有测试设备简单,测试条件要求低,测温精度高等优点,非常适合于极端环境和生物体内部的非接触式温度测量,是目前较为看好的光学温度传感方式。但是由于测温物理机制的限制,常见的热耦合能级(TCL)FIR型材料存在发光颜色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以及温度传感相对灵敏度难以提高的问题,阻碍了FIR光学温度传感技术的发展。而利用两种不同发光中心发光的荧光强度比来表征温度的非热耦合能级(NTCL)FIR型温度传感材料,具有全新的测温机制,有可能解决TCL-FIR型材料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制备了稀土离子激活的稀土-碱金属双钼酸盐体系的NTCL-FIR型光学温度传感材料,详细研究了发光中心、基质材料、制备条件、样品形貌等因素对材料温度传感性能的影响
报告人简介:孟庆裕,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子分子物理二级学科学术带头人,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黑龙江省光学学会会员。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近年来致力于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纳米材料表面效应和尺寸限制效应对稀土离子发光的影响,白光LED光转换荧光体的制备和发光性质,FIR型光学温度传感材料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Ceramics International”,“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Journal of Luminescence”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入选论文1篇。